从“城市家具”解读“柔性城市”,一座公交站点的“华丽转身”

青年报·青春生活记者 陈嘉音/文 郭容/图、视频

首届世界设计之都大会(WDCC 2022)的主展馆里,有一座高颜值的智慧车站一出场便吸睛无数。不断有来观展的观众,好奇地走进这座小小的车站,与透明大屏进行互动。“这是自主研发设计的新型‘智慧车站’,”城市家具设计联合创新中心主任张希春告诉记者,“它的面积虽然不大,却有着城市导示系统、街景家具、智能公交站牌等模块组合。市民甚至可以在站台上购买口罩、使用AED除颤仪或者租借雨伞。”未来,在柔性城市里,一座平平无奇的公交车站会扮演者什么样的角色?答案可能超乎你的想象……


  模糊而舒展的柔性城市  


作家大卫·西姆曾写过一本《柔性城市》,描绘了一幅可持续城市的蓝图:“我们无比期待一个“柔性城市”的出现——睡觉不必关窗、邻里亲切互助、后院里种着自家的蔬菜、日常出行伴随着街边的小惊喜……生活的界限被模糊,城市前所未有地舒展。”


“柔性城市是近年来非常热门的话题。”设计师张希春告诉记者,目前国内正在做柔性城市的国家标准。设计引领创新,如何才能建设更有可持续性和韧性的社区,已是城市空间设计的重要议题之一。


张希春曾任中国工业设计研究院区域合作总监。现任UAC创始人、设计总监,同济天地院城市创新研究顾问。同时,他也是德国红点设计奖、美国IDEA奖获奖者。值得一提的是,上海市民熟悉的大悦城摩天轮便是由他设计的。


本次世界设计之都大会,他和团队带来了柔性城市智慧家具系统:搭配多功能LED电子屏、WIFI热点消杀喷雾、雨伞租赁、智能售卖、急救箱等一系列高科技设备的车站,以及自带充电端口桌面的智慧座椅。“在这样一座智慧车站,你可以查询信息、休闲娱乐,甚至可以在这里办公。”


“以往,我们都喜欢逛商场。但这就像是从一个‘盒子’到另一个‘盒子’里去,而在柔性城市里,生活的界限是模糊的,任何空间都是我们享受生活的载体。”张希春说。





  如搭积木一般的城市家具  


张希春介绍,模块化的设计,让这些“城市家具”如搭积木一般,可以按需“组装”。叠加无人零售车、咖啡售卖机等模块后,一座平平无奇的公交车站摇身一变,成为休闲驿站、城市会客厅。


城市家具议题一度被隐匿于大众视野之外,近年来才慢慢为人所知。所谓“城市家具”,就是城市之中大大小小的城市配件和城市装置,例如索引、指引及提示标识,或者车站、路挡、座椅、垃圾桶等。


在世界设计之都大会上,张希春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比喻:“假如城市是一间客厅,那么所有的设施便是这间客厅里的‘家具’。”


“比如上海一直在做的合杆改建,这是通过细节改造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,也是城市家具的全新拓展和应用。”他说道。


会展上一间小小的车站,有着五六次更新和迭代。


设计附加的功能越多,团队所要付出的尝试也就越多。刚开始,他需要通过不断地打样模型,来印证每一个功能的可行性。“我们还在智慧车站里新增加了两套水箱系统,一套用来夏季防暑降温,另外一套配有专门的消杀液。这样一来既节省了人力,也更加方便。”


“在我看来,未来城市将会是一个‘家’。”张希春展望道,“随着城市家具的落地和升级,大家将会乐于去享受阳光,享受城市带给我们的福利。”同时,他也表示,当5G通信、人工智能、元宇宙等新技术全面融入生活,在面向未来城市的规划中,城市家具还将有更多可能性。“这一市场存在着巨大潜能。”

一座平平无奇的公交车站可能超乎你的想象。


  世界设计之都中的时代高度  


2022年初,《上海建设世界一流“设计之都”的若干意见》中指出,上海将以设计点亮民众美好生活,围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以时尚设计引领消费。根据意见,到2025年,基本建成设计产业繁荣、品牌卓越、生态活跃、氛围浓郁的“设计之都”。到2030年,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和美誉度,全面建成世界一流“设计之都”。


9月15日至18日,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首届2022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在黄浦滨江隆重举行。本届大会以“设计无界,相融共生”为主题,重点围绕工业设计、建筑设计、时尚设计、数字设计、服务设计等领域,主打元宇宙、数字经济、绿色低碳、人工智能四大概念,吸引产业界、学术界众多企业、品牌和院校参展。


一方面,以设计为引领的创新在实现新品研发、产品迭代、品牌建设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等方面发挥着愈发显著的作用。另一方面,公众对于“设计”本身的认知也在发生改变。设计作为创新能力和文化内涵的集中展现,被越来越多普通市民关注和讨论。


作为这场国际一流的设计领域合作交流盛会参与者,张希春表示:“上海作为主办方,带来了很多新的概念,无论是城市更新,还是文化艺术,足以代表这个时代的高度。”


“未来,我相信将会有更多有品位、有特色、有活力、有魅力的城市公共空间来为柔性城市增添色彩。”他说。

友情链接: